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|
补益剂练习题
一、填空题:
1.依据“虚则补其母”的治法:肺虚宜补 ,体现了 法;
脾虚宜补 ,体现了 法;
肝虚宜补 ,体现了 法。
2.益气渗湿法的代表方是 ;益气升阳法的代表方
是 ;益气固表法的代表方是 ;
益气解表法的代表方是 。
3.体现王冰所谓 "壮水之主,以制阳光"理论的方剂是 ;
体现王冰所谓"益火之源,以消阴翳"理论的方剂是 ;体现
张景岳所谓:"善补阳者,必于阴中求阳"理论的方剂是 。
4.月经不调证,属于冲任虚损,营血虚滞者,治宜选方 ;
属于气血不足,心脾两虚者,治宜选方 ;属于肝气
郁结,血虚脾弱者,治宜选方 。
5.补中益气汤中黄芪配升麻、柴胡的作用是 ;玉屏
风散中黄芪、白术配防风的作用是 ;当归补血汤
中黄芪配当归的作用是 。
6.柴胡在补中益气汤中的作用是 ;在小柴胡汤中的作用
是 ; 在败毒散中的作用是 ;
在道遥散中的作用是 。
7.肾气丸中附子配桂枝的作用是 ;四逆汤中附子配干姜
的作用是 ;四物汤中熟地黄配当归的作用是 ;
阳和汤中熟地黄配鹿角胶的作用是 。
8.玉屏风散中应用防风的作用 ;一贯煎中应用川楝子
的作用 ;归脾汤中应用木香的作用 ;道
遥散中应用薄荷的作用 。
二、名词解释:
1.甘温除热 2、培土生金 3、滋阴疏肝
4、壮水之主,以制阳光 5、益火之源,以消阴翳
三、病例分析题:要求:分析下列病例,作出中医证的辨证
诊断,并拟定治法、处方(包括方名、药物以及剂量、药物的
特殊用 法)。
1.陈××,男,22岁。主诉:口渴,多尿5年余。5年前突然头晕
眼花,耳鸣,神疲肢倦,渴喜冷饮,烦躁,尿多,常有饥饿感,
体重逐渐下降,经某医院检查拟为“糖尿病”,现患者面色潮红,
头目眩晕,腰酸腿软,心烦多梦,睡眠欠佳,渴饮溲多,大便
干结,舌红少苔,脉细数。
2.李XX,女,45岁。主诉:月经不调半年,近两个月来又心悸
失眠。患者半年来自觉倦怠乏力,纳少腹胀,便溏,月经先期
色淡,淋漓不尽,经后小腹隐痛喜按,白带增多,近二个月来
又少寐多梦,心悸健忘,舌胖苔薄白,脉细弱。
3.刘XX。女,29岁。主诉:心悸、失眠、皮下出血已半年。
近半年来四肢常出现大小不等的瘀点,稍有碰撞则有瘀块,曾
到某医院检查,诊断为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”,经注射维生素K之
类止血药后稍有好转,但瘀点或多或少,仍反复出现,近来健
忘失眠,心悸易惊,食少体倦,月经提前,量多色淡,舌淡苔
白,脉细弱。
四、简答题:
1.试简述黄芪在补中益气汤、玉屏风散、当归补血汤、
黄芪桂枝五物汤、归脾汤中的作用特点。
2.归脾汤为补血之剂,方中配伍人参、黄芪等补气约有何意义?
3.肾气丸为补阳之剂,方中配伍补阴的"六味地黄丸"有何意义?
五、论述题:
1.试述补中益气汤的组成原则。
2.试述归脾汤的组成原则。(并注意方中配伍补气药的作用)
3.试述六味地黄丸的组成原则。
4.试比较四物汤与归脾汤两方功效、主治的异同。
5.试比较四物汤与逍遥散两方功效、主治的异同。
六、单项选择题:
1.下列除哪一项外,均属四君子汤的主治证候?
A.面色白光白 B.气短懒言 C.食少体倦 D.腹胀肠鸣
E.舌淡,脉虚弱
2.下列除哪一项外,组成中均含有四君子汤的药物?
A.补中益气汤 B.参苓白术散 C.异功散 D.六君子汤
E.香砂六君子汤
3.益气渗湿法的代表方是:
A.补中益气汤 B.玉屏风散 C.败毒散 D.参苓白术散
E.四君子汤
4.补中益气汤中最能体现“益气升阳”的药对配伍是:
A.黄芪—人参 B.人参—白术 C.黄芪—炙甘草
D.人参—柴胡、升麻 E.黄芪—升麻、柴胡
5.患者发热汗出,渴喜热饮,少气懒言,面色萎白,
便溏食少,舌淡苔薄白,脉虚弱。治宜首选:
A.参苓白术散 B.生脉散 C.补中益气汤
D.桂枝汤 E.当归补血汤
6.生脉散的功效是:
A.清热生津,益气和胃 B.清热解暑,益气生津
C.益气生津,敛阴止汗 D.益气养阴,清燥润肺 E.以上均非
7.生脉散应用五味子的主要作用是:
A.敛肺止咳 B.敛心安神 C.敛阴止汗
D.收敛止泻 E.以上均非
8.患者眩晕心悸,唇爪无华,月经量少,少腹作痛,
舌淡,脉细。治宜选用:
A.归脾汤 B.逍遥散 C.四物汤 D.当归补血汤 E.以上均非
9.当归补血汤中黄芪配当归的作用是:
A.益气生血 B.益气摄血 C.益气活血 D.益气通便 E.以上均非
10.患者心悸征忡,健忘失眠,体倦食少,面色萎黄,
舌淡苔薄白,脉细弱。治宜选用:
A.归脾汤 B.小建中汤 C.生脉散 D.逍遥散 E.以上均非
11.炙甘草汤中应用桂枝的作用是:
A.温经散寒 B.温阳化气 C.平冲降逆
D.温阳通脉 E.解肌发表
12.体现“壮水之主,以制阳光” 理论的方剂是:
A.百合固金汤 B.二至丸 C.一贯煎 D.六味地黄丸 E.肾气丸
13.六味地黄丸的方义,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?
A.熟地黄滋肾阴,益精髓 B.山萸肉、山药滋肾阴、补肺气
C.泽泻配熟地黄泻肾降泄 D.丹皮配山萸肉以泻肝火
E.茯苓配山药以益脾
14.患者胸脘胁痛,吞酸吐苦,咽干口燥,舌红少津,
脉细弦。治宜选用:
A.四逆散 B.逍遥散 C.一贯煎 D.半夏泻心汤 E.以上均非
15.患者常感腰痛脚软,下半身冷感,少腹拘急,
小便不利,舌淡胖,脉沉细。治宜选用:
A.四逆汤 B.当归四逆汤 C.六味地黄丸 D.肾气丸 E.以上均非
16.体现王冰所谓:“益火之源,以消阴翳”理论的方剂是:
A.左归丸 B.六味地黄丸 C.地黄饮子 D.肾气丸 E.以上均非
17.组成药物中含肉桂的方剂是:
A.肾气丸 B.地黄饮子 C.炙甘草汤 D.小青龙汤 E.以上均非
18.归脾汤与四物汤均能养血补虚,但归脾汤的功效重在:
A.固冲摄血 B.益气健脾 C.养心安神 D.活血调经 E.以上均非
19.四物汤与逍遥散均能养血补肝,但其中四物汤并能:
A.疏肝解郁 B.益气健脾 C.温经散寒 D.活血调经 E.以上均非
20.参苓白术散与补中益气汤的共同药物是:
A.黄芪、人参 B.升麻、柴胡 C.人参、茯苓
D.白术、茯苓 E.人参、白术
21.以上哪方无黄芪?
A.当归补血汤 B.归脾汤 C.补阳还五汤 D.参苓白术散 E.牡蛎散
22.补气生血法的代表方是:
A.补中益气汤 B.四物汤 C.八珍汤 D.四君子汤 E.当归补血汤
23.以下哪一方剂组成中无茯苓?
A.真武汤 B.补中益气汤 C.异功散 D.独活寄生汤 E.败毒散
24.滋阴疏肝法的代表方是:
A.柴胡疏肝散 B.百合固金汤 C.一贯煎 D.大补阴丸 E.逍遥散
25.地黄饮子组成中无:
A.石斛 B.远志 C.五味子 D.泽泻 E.巴戟天
26.川楝子在一贯煎的作用是:
A.疏肝活血 B.疏肝理气 C.清肝泄热 D.解郁调经 E.滋阴疏肝
27.黄芪在玉屏风散中的作用是:
A.补气健脾 B.补气升阳 C.补气生血 D.补气摄血 E.固表止汗
28.炙甘草在炙甘草汤中的作用是:
A.缓急止痛 B.补益心气 C.滋养心阴 D.调和脾胃 E.缓和药性
29.以下哪一项外,组成中均含有六味地黄丸的药物:
A.知柏地黄丸 B.都气丸 C.杞菊地黄丸 D.麦味地黄丸 E.大补阴丸
30.地黄饮子与归脾汤的共同药物是:
A.五味子 B.酸枣仁 C.人参 D.龙眼肉 E.远志
七、多项选择题:
1.组成中含有当归的方剂是:
A.补中益气汤 B.四物汤 C.归脾汤 D.清胃散 E.百合固金汤
2.炙甘草汤的功效包括:
A.益气温阳 B.活血祛瘀 C.滋阴养血 D.复脉定悸 E.化痰开窍
3.补中益气汤主治:
A.脾胃气虚证 B.脾虚夹湿证 C.中气下陷证
D.气血两虚证 E.气虚发热证
4.归脾汤中配伍人参、黄芪等补气药的意义有:
A.益气升阳 B.益气生血 C.益气健脾 D.益气摄血 E.益气行血
5.六味地黄丸“三阴”并补,其“三阴”是指:
A.心阴 B.肝阴 C.脾阴 D.肾阴 E.肺阴
6.六味地黄丸的主治证候包括:
A.腰膝痠软,盗汗遗精 B.耳鸣耳聋,头目眩晕
C.眼睛干涩,视物不清 D.骨蒸潮热,手足心热
E.舌红少苔,脉细而数
7.地黄饮子的功效包括:
A.滋补肾阴 B.交通心肾 C.温补肾阳 D.养心安神 E.开窍化痰
8.肾气丸中配伍附子、桂枝的作用是:
A.温阳益火 B.回阳救逆 C.微微生火 D.温中祛寒 E.鼓舞肾气
9.归脾汤主治:
A.心阴虚证 B.心脾两虚证 C.脾不统血证
D.脾阳虚证 E.心肾不足证
10.体现“甘温除热法”的方剂有:
A.补中益气汤 B.玉屏风散 C.小建中汤 D.桂枝汤 E.当归补血汤
[填充题答案】
1.脾;培土生金; 肾;补火生土; 肾,滋水涵木。
2.参苓白术散、补中益气汤、玉屏风散、败毒散。
3.六味地黄丸;肾气丸;肾气丸。
4.四物汤;归脾汤;道遥散。
5.益气补中,升阳举陷;益气固表而疏风御邪;益气生血。
6.升举阳气;透少阳半表之邪,疏达少阳机枢;解肌发表;疏肝解郁。
7.温壮阳气;回阳救逆;补血养肝;行血调经;温阳补血;生精益髓
8.疏风以御邪;疏肝理气,清泄肝热;芳香理气,醒脾调中,使补而不滞;疏达肝气,透达郁热。
【单项选择题答案】
1-D 2-A 3-D 4-E 5-C 6-C 7-C 8-C 9-A 10-A 11-D 12-D 13-B 14-C
15-D 16-D 17-B 18-B 19-D 20-E 21-D 22-E 23-B 24-C 25-D 26-B
27-E 28-B 29-E 30-E
【多项选择题答案】
1-ABCDE 2-ACD 3-ACE 4-BCD 5-BCD 6-ABDE 7-ABE 8-ACE
9-BC 10-ACE
|